安宁中学在云南省2025年劳动教育成果展暨培训会上作经验分享
发布:戚梦丽 日期:2025-06-05 来浏览量:34
分享

5月30日,以“以劳育美,以研润心”为主题的云南省2025年劳动教育成果展暨劳动教育工作培训会在安宁中学初中部拉开帷幕,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杨红琼出席活动并讲话。会议在明德厅举行,由云南省教育厅学生工作部部长和缘玉主持。来自全省16个州市的教育行政部门相关负责人、学校代表及专家学者180余人参加会议。


图片2.png

云南省教育厅学生工作部部长和缘玉主持会议


bffed89eb6c2c35133da1184b82e25a7-sz_1731102.jpg

安宁市副市长李琦致辞


在启动仪式上,安宁市副市长李琦介绍安宁市以“常态化共育、大中小贯通、数字化赋能”为主线,构建特色劳动教育体系,已建成29个实践基地,开发12门职业启蒙课程,并创新推出“劳动素养云平台”,实现家校社协同共育。他表示,下一步将推动城乡资源调配,深化校企合作,为全省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昆明市教育体育局、安宁中学等7家单位聚焦不同学段和区域特点,分享劳动教育创新实践,多维实践凸显区域特色。


189cd5225d986049bed273517e7379f1-sz_683279.jpg

昆明市教育体育局局长李宁作经验交流


昆明市教育体育局局长李宁作经验交流,他介绍昆明市聚焦“课程、活动、实践”三个关键环节,通过“劳动+学科融合” “劳动周”品牌活动及校外研学基地,实现劳动教育常态化。


49addb2fb5f7593940d201614c6a1d9c-sz_5674790.jpg

安宁中学初中部党支部书记、执行校长肖乐作经验交流


安宁中学初中部党支部书记、执行校长肖乐作“劳动启智润心 实践赋能成长”劳动教育实践经验分享。他介绍:经过实践,结合学校特点,构建并形成三方协同、三类并进、三式结合、三维评价、五育融合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必修+学科融合+社会实践凸显特色, 家校社协同育人成效显著,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润心,五育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社会实践项目《安宁市初中生职业体验实践问题的研究》荣获“全国中学生领导力珠峰奖”(特等奖),《关于推动普职企联合共建中学职业体验基地》的提案荣获2023年云南省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征集活动“最佳模拟政协提案作品”,上报给团中央。安宁中学是昆明市劳动教育示范校,劳动教育模式被昆明市作为典型案例推广。


图片4.png

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杨红琼讲话


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杨红琼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我省劳动教育成效显著,建成59个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评选91个典型案例,但部分领域仍需加强。她强调立德铸魂,筑牢育人根基。将劳动精神培育贯通家校社全领域,引导学生树立"劳动创造幸福"价值观;各地各校深化课程实施,开足劳动课时;拓展实践路径,推动校企合作;强化协同保障,构建家校社育人机制,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adee08af4087241d6fae03a81ced482c-sz_4481974.jpg

魏智勇教授作《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挑战及典型案例的打造》专题讲座


e618b6106ca9a9cb44300e2a66851c9a-sz_2376463.jpg

江西省教育评估院原副院长杜侦作《中小学劳动教育:理论、政策和策略方法》专题讲座


内蒙古师范大学魏智勇教授、江西省教育评估院原副院长杜侦进行专题授课,两位专家分别围绕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理论基础、政策解读及实施路径等关键议题,为与会者提供了政策指导和实践经验。




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主动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以发生在社会生活中的公共问题确定为研究课题,通过实地考察、调查、采访等形式对问题背后的原因进行深度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制作展板,最后进行成果展示汇报。参会人员参观学校学生社会实践成果展示。在劳动课、美术社团课上开设工艺纸花、剪纸、非遗鱼灯制作、扎染、漆扇、仿青铜器、篆刻等课程,以劳育美,学生们在劳动中涵养审美与创造,让劳动成为审美教育的“活教材”。作品展现了学生在创作中的想象力与动手能力,通过 “劳动实践、艺术创作、文化表达” 的链条,凸显了学校 “以劳育美” 的理念和成效。


图片6.png


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劳动教育实践,优化“三方协同、三类并进、三式结合、三维评价、五育融合”劳动教育课程体系,通过劳动教育提升学生劳动核心素养,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符合其自身条件的最优化发展。劳动教育在路上,教育任重道远。





责编/ 戚梦丽  审核/许庆芳